中醫(yī)認為,五臟之中,肺與秋季關系最為密切?!胺螢閶膳K,不耐寒熱”,風寒燥熱之邪皆可通過口鼻、肌膚影響到肺,使肺失宣發(fā)肅降,從而引發(fā)慢性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等同肺相關的疾病。因此,要想預防秋季常見多發(fā)病,應以養(yǎng)肺為先。
秋季干燥,潤肺是養(yǎng)生之重
秋季,天氣比較干燥,而且晝夜溫差比較大,空氣水分減少,燥邪容易從口鼻侵犯人體,引發(fā)外燥病癥,故燥主秋令,且燥邪易傷肺。因此,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秋季潤肺”非常重要。
肺不好,身體會有表現(xiàn):
咳嗽 咳嗽是多種因素侵犯肺臟,擾亂肺內氣機,導致肺宣發(fā)失常,肺氣上逆引起的。對于咳嗽的治療,通常遵循“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
急性咳嗽多以風寒、風熱犯肺為主,風寒咳嗽咳痰稀白、苔白或白膩,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紫蘇、前胡、桔梗、生姜等宣肺解表;風熱咳嗽咳黃痰、痰稠難咳、口干咽痛、頭痛身熱,可選用金銀花、連翹、薄荷、桑葉、菊花等疏散風熱。
若咳嗽超過3周沒有緩解,則進入遷延期咳嗽,治療需以補虛為主??稍卺t(yī)生指導下選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陳皮等藥物益氣健脾化痰,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配合服用養(yǎng)陰清肺膏、秋梨潤肺膏等中藥。像秋梨潤肺膏,主要由梨、百合、麥冬、川貝母、款冬花制成,能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質黏,口燥咽干。
鼻塞 當肺的宣發(fā)功能失常,或肺氣虛弱,人的免疫功能就會減弱,使鼻竅易感外邪。對于鼻部疾患,多從肺論治。
常采用的治療方法有疏風宣肺、清肺泄熱、益肺固表、潤肺清燥等。也可采用推拿達到疏通鼻部經絡、改善局部氣血、滋潤肺臟的目的。
氣短 總感覺喘不上來氣、呼吸短促、氣不夠用,身處室內自覺憋悶,必須開窗通風才能緩解,這種癥狀叫“短氣病”。出現(xiàn)氣短的癥狀一定要及時檢查原因,排除心臟病等其他基礎疾病。
秋季,一些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受到咳喘的困擾,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配合服用養(yǎng)肺丸幫助平喘,服藥期間,出現(xiàn)高熱,或喘促氣急、咳嗽加重者,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要提醒的是,聯(lián)合用藥可能與其他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因此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護肺做好五件事
摩鼻 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有熱感后,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迎香穴20次。
對冷空氣過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現(xiàn)鼻塞、流涕,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癥狀。
摩喉 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對住咽喉。端坐或站立,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雙手交替30次為一遍,可連續(xù)做2-3遍。這種方法有利咽、止咳、化痰的作用。
吐納 臨睡前或剛起床時,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緩慢地深吸氣后再吐氣,反復30次。
捶背 端坐,腰背挺直,雙目微閉,兩手握成空拳,沿脊背捶打,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如此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如此3-4遍。捶背時暫停呼吸,同時叩齒5-10次,并緩緩吞咽津液數次。
常笑 笑能使人胸廓擴張、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人在開懷大笑的同時,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解除疲勞,恢復體力。
養(yǎng)肺的同時還要護肝
秋季養(yǎng)生除了“潤肺”,還要注重“養(yǎng)肝”。中醫(yī)五行理論認為,肝屬木,秋天有收斂、肅降的特點,跟肝的生理特性相克,肝氣受到抑制,就會導致肝氣郁結?,F(xiàn)代人生活壓力大,快節(jié)奏生活、不規(guī)律作息和飲食等,容易對肝臟造成損害。
中醫(yī)方面養(yǎng)肝護肝的中藥材有不少,比如淫羊藿、仙茅、桑葚、白芍、黨參等,可在醫(yī)生辨證體質下配伍使用;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中成藥幫助調理治療。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