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遂溪縣城月鎮(zhèn)石塘村的村民在田地里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有的翻整土地,有的播種蓋膜,昔日的冬閑季今年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冬閑地里密密麻麻種上了來自東北的馬鈴薯。
目前,遂溪利用冬閑地種植馬鈴薯的面積已超過3萬畝,呈現出“冬季到、種薯忙”的火熱場景。黑龍江省望奎縣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聯社是最早實現粵黑合作冬種馬鈴薯的團隊。2015年,他們將北方“貓冬”農民和閑置的農業(yè)裝備帶到了遂溪。在遂溪,適宜種植馬鈴薯的冬閑田有30萬—40萬畝。閑置勞動力與冬閑地實現對接,該團隊大展身手,幾年來冬種馬鈴薯面積超過1萬畝,經營效益顯著。
在“北薯南種”的基礎上,廣東粵良種業(yè)有限公司將馬鈴薯與水稻種植結合,將馬鈴薯種植從旱田遷到稻田,形成“稻稻薯”模式:早造優(yōu)質稻—晚造優(yōu)質稻—冬種馬鈴薯,一年可以實現三熟,高產又高效。
如今,廣東粵良種業(yè)有限公司牽頭引進了100家黑龍江等北方省份的農業(yè)公司、種植大戶到遂溪建立種植基地。計劃用3年時間,使遂溪縣年冬種馬鈴薯面積達到6萬畝,其中“稻稻薯”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薯稻并收,預計每畝年利潤增加3000—4000元,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劉穩(wěn)?顧大煒?李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