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嶺南荔枝的傳統(tǒng)采收季已落幕,可在老廣和全國各地荔枝愛好者的餐桌上,卻依然能見到顆顆飽滿、水靈透亮的新鮮荔枝——這份“反季驚喜”,來自在電商平臺上熱度攀升的凍眠荔枝禮盒。
近日,記者下單了一份凍眠荔枝。冷鏈直送的荔枝,拆開包裝時還裹著淡淡的冰霧。剝殼咬下,那股嶺南夏日的清甜味幾乎沒打折扣。凍眠荔枝的背后藏著廣東科研團隊的“保鮮硬實力”。正是“荔枝保鮮加工核心技術攻關”專項的重大突破,才讓荔枝擺脫了“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魔咒。
這份“甜蜜保障”早有布局:近年來,廣東省科技廳瞄準荔枝保鮮加工的“硬骨頭”,圍繞降溫、控濕、殺菌、抑制呼吸、控褐變、維風味、保品質七大關鍵難題,從品種選育、采摘加工到貨架銷售全鏈條發(fā)力,既讓全球食客吃上了新鮮荔枝,也讓果農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真正實現(xiàn)了“一顆荔枝,兩端歡喜”。
不再是“季節(jié)性”甜蜜 變身全年不打烊的驚喜
在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記者嘗到了40多天前采摘自廣州增城的“仙進奉”荔枝。這些荔枝表面還帶著冰霧,果皮紅得發(fā)亮,脆嫩清甜,很難想象它已在低溫中“沉睡”了近一個半月。
為啥凍了幾十天的荔枝,還能美得像剛摘下?答案藏在一項“天然魔法”里。原來,荔枝摘下鎖鮮前,都先泡過科研團隊自主研發(fā)的天然保鮮劑和無硫護色劑,再配上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保鮮期直接拉長,果皮不褐變、果肉不變味,新鮮度拉滿。
靠著自主研發(fā)的天然保鮮劑和無硫護色劑及配套技術,團隊2025年協(xié)助企業(yè)完成4000多噸新鮮荔枝的保鮮處理,產品出口至歐美、東南亞等地,成了國際市場的“甜蜜新寵”。更厲害的是,他們還突破“熱蒸+冷處理”組合技術,防止荔枝果皮褐變和果實腐爛,直接讓廣東荔枝首次叩開日本市場大門,填補了此前的市場空白。
“這項技術很有可能取代國際上采用的二氧化硫熏蒸的方法,如果用得好,我們在國際貿易方面將更有話語權、更有競爭力?!敝袊茖W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蔣躍明說起這項技術時滿是底氣。
超長期凍眠技術也在“憋大招”。從7月底開始,一批批晚熟的“井崗紅糯”荔枝被運到了廣州市從化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的凍眠荔枝加工廠——這里用的是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發(fā)的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能讓荔枝在低溫里“睡”足18個月,醒來后色香味還能保住八九成。目前,廣州從化、茂名高州都建立了生產線,還向農戶、合作社開放共享。
“今年凍眠荔枝產量做到了2600噸。有了凍眠技術,實現(xiàn)錯峰鮮銷與全年加工?!痹摴径麻L歐陽建忠告訴記者。廣州從化荔枝果農韋志軍成了受益者:“有了這個凍眠技術,我種植的荔枝槐枝等大宗品種,今年銷量有兜底收儲。未來種荔枝,更有信心了?!?/p>
全鏈條科技護航 從采摘到保鮮全方位發(fā)力
荔枝從樹上采摘后,帶著新鮮勁走南闖北,甚至“沉睡”周年,這里頭藏著從采前到送達消費者手中的“全鏈條秘密”。近年來,廣東省科技廳搭起“荔枝保鮮天團”:成立工作專班和專家組,聯(lián)合多家科研單位的“技術大?!?,把實驗室搬到荔枝園,攻克一個個核心技術難題。
“除了耐貯運,我們在早熟、特早熟這一塊也著力攻關,并在儲備荔枝隔年結果的技術。”華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果樹系教授王惠聰透露,靠人工調控實現(xiàn)計劃性隔年結果,反而讓荔枝的平均產量比年年結果的更高。
不光技術牛,廣東還打破傳統(tǒng)品種局限,一口氣培育出“仙進奉”“井崗紅糯”“仙桃荔”“巨美人”“北園綠”等耐貯運的明星新品種。“仙桃荔”成為全世界個頭最大荔枝,經濟效益凸現(xiàn);“仙進奉”“井崗紅糯”等在常溫下能放7天以上,顯著延長貨架期,拓寬銷售半徑。目前,“仙進奉”全國推廣面積約30萬畝,價格比傳統(tǒng)品種高一倍,成了果農眼里的“致富果”,消費者心頭的“新寵”,是廣東荔枝新名片。
除了“種得好”,“摘得巧”也是關鍵,今年采收季,一臺純國產的荔枝采摘機器人成了網紅——這臺由華南農業(yè)大學水果采摘機器人鄒湘軍團隊研發(fā)的機器,最快10秒能摘一串荔枝,單機每天能采200公斤。更讓人期待的是,振動式采摘機器人的初步樣機已經研發(fā)出來?!皺C器一震,果子全掉進網里,一棵樹單面采摘只要一兩分鐘?!编u湘軍說。
摘下的荔枝需快速去除“田間熱”,采后3小時內必須完成預冷處理,再配上專用保鮮包裝等,才能把代謝和微生物活動“摁住”。華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吳振先團隊研發(fā)了“保鮮袋”:袋里加了納米材料,裝進荔枝后內壁不會凝水珠,還能改變袋內氣體比例,使荔枝果實的代謝消耗更低。要知道,普通塑料袋里的水珠會讓濕度升高,微生物一“作亂”,荔枝很快就壞了,這波納米技術,直接給荔枝加了層“防護盾”。
這些貼心又硬核的技術,成了鄉(xiāng)村振興的“甜動力”。近年來,農村科技特派員等技術團隊已全面進駐茂名高州、廣州從化等荔枝主產區(qū),手把手教果農種荔枝、保新鮮,還開發(fā)了專用保鮮袋、保濕箱、噴淋降溫機等。每一步“隱形功夫”,都讓廣東荔枝的甜蜜走得更遠,讓果農日子更有奔頭。
深加工訂單爆火 生產萬噸荔枝原汁不再難
隨著保鮮、加工技術迭代升級,廣東荔枝的“變身清單”越拉越長:速凍果肉、HPP乳酸菌發(fā)酵荔枝汁、荔枝冰淇淋、荔枝米酒、荔枝護膚品……這些花樣翻新的深加工產品,讓荔枝的產業(yè)附加值節(jié)節(jié)攀升。
“現(xiàn)在讓我們加工荔枝果汁的訂單火得很!”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余元善道出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荔枝榨汁技術有了頭部企業(yè)的帶動示范,把整個產業(yè)都帶活了。”
他透露,目前團隊的工作重點是消耗庫存的荔枝凍果和速凍果汁。到了10月,隨著速凍果汁庫存逐漸減少,會將7月份集中速凍的荔枝凍果慢慢解凍,生產新的果汁,形成原料庫存的循環(huán)補充。
他表示,有了荔枝榨汁技術以及非熱超高壓加工技術的進步,獲得高品質的原汁原料不再是難題。他以合作的益豐工廠舉例說,每天產能可達200噸荔枝原汁,40天的產量基本能達到七八千噸;廣東源豐食品有限公司40天能產出2000多噸荔枝原汁,這兩家工廠最大生產量能達到一萬噸原汁,規(guī)?;a能力相當可觀。
如今,現(xiàn)代化的低溫制汁、冰淇淋等創(chuàng)新產線已陸續(xù)建成,讓荔枝實現(xiàn)了規(guī)模化、批量化精深加工。這不僅有效緩解鮮銷壓力,還顯著延長產業(yè)鏈條,成為企業(yè)增值利器、農民增收新引擎。
“新”對話
將圍繞電磁場保鮮技術等內容展開攻關
科技賦能荔枝產業(yè),未來還將在哪些方面著力?采訪中,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農業(yè)農村科技處處長胡勝春也給出了清晰的“升級路線圖”。
羊城晚報:對于荔枝產業(yè)的未來,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下一步有何設想?
胡勝春:省科技廳將實施“荔枝品質維持”研發(fā)專項,圍繞育種、栽培、采摘、預冷、包裝、加工等環(huán)節(jié)開展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yè)化落地,努力培育優(yōu)質耐貯荔枝新品種、突破電磁場保鮮技術、開發(fā)荔枝副產物加工產品,為“百千萬工程”實施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助力廣東荔枝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黎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