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野地即八師一三四團所在地,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20世紀60年代,團場職工在這里成功試種西瓜。炎熱的夏季,甜甜的大西瓜給地里勞作的團場人,帶來了莫大的慰藉。
下野地在沙漠邊,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西瓜糖分含量特別高,像摻了蜜似的,甜蜜的瓜汁連手指都黏住了。
一年放暑假,我第一次跟著父親去下野地的叔叔家。炎熱的夏日,下野地連綿的沙丘映入眼簾,空氣里熱浪逼人,路邊長滿茂密的沙棗林,我和父親口渴難耐。父親在一座沙梁前的瓜地邊,停下自行車對我說:“兒子,咱們?nèi)サ乩镔I個西瓜吃?!毖矍耙黄G油油的瓜地里,一個個滾圓的大西瓜在葉子下依稀可見。父親和我走進樹枝搭起的瓜棚里,向看瓜老人說明來意。老人在瓜地里摘了一個大西瓜回來,用刀切開,熱情地說:“吃吧!先解解渴。”我和父親也不客氣,端起瓜就吃,很快把一個西瓜消滅了。父親掏出錢給老人,他笑著擺擺手說:“不要錢,送給孩子吃的?!闭f著摸摸我的頭。父親堅決要給,老人抿著嘴看著父親不說話。他花白的胡須顫動著,顯然是生氣了。父親見狀只得收起錢,老人這才露出慈祥的笑容。閑聊中,父親說出了叔叔的名字,老人的臉上露出喜色,笑著說:“我們相識多年,是老朋友?!闭f著又去地里摘了兩個大西瓜塞給父親。
告別老人后,我們沿著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繼續(xù)前行,繞過一個高高的沙丘,一排排土坯房出現(xiàn)在眼前。叔叔從屋里跑出來迎接我們,一把將我摟在懷里。屋里的桌子上放著切好的西瓜,我又是一頓海吃。叔叔問甜不甜,我伸出被瓜汁黏住的手指給他看。叔叔和父親看著我滑稽的樣子,哈哈大笑。
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吹遍了神州大地,團場開始推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為了增加職工的收入,一三四團依靠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西瓜、甜瓜產(chǎn)業(yè),種瓜面積連年增加。下野地西瓜逐漸出名,并揚名疆內(nèi)外。
每年夏天,叔叔都會送瓜來,讓我們品嘗?;厝r,母親會裝一些線辣椒讓他帶回去。線辣椒是安集海團場的特產(chǎn)。甜甜的下野地西瓜和紅紅的線辣椒把我們兩家緊密地連在一起。
一年,叔叔來我家送瓜。他從編織袋里抱起一個10公斤重的大西瓜,笑著說:“來嘗嘗我種的西瓜。今年家里種了200多畝西瓜和甜瓜,想吃瓜只管說?!蔽鞴锨虚_后,瓜瓤鮮紅,吃在嘴里香甜爽口,讓人神清氣爽。父親吃了一口,連聲贊道:“這瓜不錯,真甜掉牙??!”叔叔說:“你們想吃瓜,打個電話就行了?,F(xiàn)在團場到處都是柏油路,耽誤不了多大功夫?!闭f著,拍拍我的肩膀爽快地說:“走,到我家里玩去!”
我望著叔叔的笑臉,不由想起第一次跟著父親去叔叔家的情景。那時他們家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一家五口人擠在一間房里。屋外不遠處便是沙漠。那里還動不動刮大風(fēng),常常刮得天昏地暗。叔叔家里生活困難,吃的是玉米面發(fā)糕、玉米面糊糊和涼拌白菜。為了招待我們,嬸嬸去連隊的食堂借了1公斤白面,給我們做了一頓臊子面。
而今,團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職工群眾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叔叔家的日子更是過得風(fēng)生水起,住進了新樓房,買了小汽車和大馬力機車,每年賣瓜收入可觀。
一個個甜甜的西瓜,便是這片田地對兵團人70年如一日,艱苦奮斗、默默奉獻的真情回報。(張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