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億元!2019年11月11日當天,阿里巴巴全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定格在這個數字。這一天,已不僅是消費者的狂歡節(jié),更是實實在在的惠農日。
新模式——為農業(yè)增加“大數據”生產力
11日凌晨1點,雙11剛剛開始1小時,400萬個橙子、350萬片牛排、150萬頭海參,已被消費者買走!
眾多優(yōu)質的農產品,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阿里巴巴在全國搭建的1000個數字農業(yè)基地。
這是2019年阿里巴巴助農模式上的最大創(chuàng)新:打破中國傳統零散亂的小農模式,建立規(guī)模化的數字農業(yè)基地;實現優(yōu)質農貨原產地直供,讓消費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質的食品;借助高科技加持的供應鏈,幫農民提高種植、流通、銷售各環(huán)節(jié)的效率。
以“基地模式”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創(chuàng)造了新型農業(yè)生產形態(tài),特別是新的訂單農業(yè)(電商直采),給高品質生態(tài)和有機農業(yè)增添了“數據”生產力,提升了產品的高附加值,也滿足了消費升級需要。
新趨勢——3寸手機屏賣出3萬噸農貨
海量的脫貧農貨匯聚天貓雙11,僅阿里興農脫貧項目,就上線了來自全國707個貧困縣的4548款農產品。
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天貓雙11預售期間,淘寶直播的村播場次超過15萬場。10天里,農村主播就賣出了超過3萬噸農貨。58歲的禮縣果農張加成,通過直播在線上售出3萬斤蘋果。新疆若羌縣的常務副縣長和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村播羅晶一起,一場直播賣出超過6噸灰棗,相當于當地32家農戶此前一個月的銷量。
新通路——農產品物流有了“高速公路”
據天貓統計,雙11期間,55萬只雞、16萬只鴨、8萬只鴿子、3萬頭豬、2萬頭牛和1萬只羊通過冷鏈物流走向城市餐桌。還有30萬只大閘蟹已整裝待發(fā),即將從江蘇奔赴全國各地。
網絡新零售已成為農產品銷售不可忽視的重要通路。而這條通路上,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就是物流渠道。從田間到餐桌,菜鳥網絡建設1000條農產品上行“高速公路”,正在為農產品進城保駕護航。
數字終將被刷新,而中國農業(yè)也終將被創(chuàng)新所改變。人們相信,數字農業(yè)帶給中國農民的實惠,不止是銷售數字,也不僅僅在雙11。(?羅旭)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黑貓投訴
廣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