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清晨,朦朧中聽見兒歌聲傳來。起床后,就見對門三伯家的小孫女在院中唱兒歌。吃早飯的時候,與父母說了此事?!艾F在的條件好了。國家重視,家長重視,村里的娃娃都上幼兒園了,都會唱兒歌。比你小時候幸福”,母親說。
家人的話語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80年代。兒時的印象定格在甘峪河邊的故鄉(xiāng)鄠邑區(qū)運渠店村。那時候村里沒有幼兒園。我們每天念著家人口口相傳的童謠,跟在大一點的小孩子后面,玩著斗雞、丟沙包等簡單的游戲。當時最大的樂趣就是扒在學前班的門縫,聽老師們講授知識。記住后,趕緊找小朋友們顯擺一下。我清楚的記得,7歲那年,村里的學前班停辦了。與我同齡的小孩圍坐在關閉的學前班門口,久久不愿離去。現在回想起來,還令人唏噓不已。
鄉(xiāng)村幼兒園辦的怎么樣,是否符合普及普惠安全優(yōu)質的要求,帶著這些問題,我走訪了部分家長和幼兒教師。據了解,2011年村里的小學利用閑置校舍舉辦了附設幼兒園,招收大、中、小三個年齡段的兒童。2016年,村小附設園進行了整體改造提升,新建了3間磚混結構的教室,修建了幼兒專用廁所,安裝了空調。幼兒日常飲水是凈化后的純凈水。硬件條件好了,財政補助的公用經費、貧困幼兒生活費也能夠及時落實到位,幼兒家庭只需繳納為數不多的保教費就可以入園,家長送幼兒入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近幾年,村小附設幼兒園在園幼兒一直保持在50人左右。平日里,朗朗上口的兒歌聲,著實為空落落的村莊帶來了生氣。
一位本家的堂兄告訴我,村里的幼兒園舉辦以后,娃們不用到外村或鎮(zhèn)上去接受學前教育,解放了家里的一個勞動力,是一件好事。和他一起盤點了我們家族三代人接受學前教育情況。就父輩情況看,兄弟姊妹13人,無人經歷過學前教育。到我們這一輩,28人中,6人讀過幼兒園或學前班。及至我們子女一輩,3歲以上共31人,已有24人接受學前教育。國家提出的普及學前教育目標,已提前在我們大家庭實現。
走訪得知,鄉(xiāng)村幼兒園師資比較少,如我們村小附設幼兒園僅有3名教師,分別負責大、中、小班,而且均是聘任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化的學前教育培訓。同時,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入園了就應當學會寫字、算術,由此一些民辦幼兒園主動迎合家長的想法,采取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教授孩子學寫漢字、算術。為留住生源,一些鄉(xiāng)村公辦幼兒園的管理和課程設置也實行小學化,以上課識字、算數為主,有的還發(fā)放教材,布置拼寫作業(yè),期末進行考試。
學前教育為幼兒一生的幸福奠基。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要求幼兒園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傳授基本文明禮儀,培育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自我保護能力,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鼓勵幼兒通過親近自然、親身體驗等方式學習探索,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但鄉(xiāng)村幼兒園缺少專業(yè)化的師資,鄉(xiāng)村家庭欠缺必要的教育知識,均無法圓滿完成符合幼兒成長規(guī)律的學前教育。當前,應盡快采取措施,予以引導規(guī)范。
要實現專業(yè)化、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認知層面、師資方面、監(jiān)督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在認知層面,應進一步加大科學保教方式的宣傳,引導家庭、幼兒教師提升認知水平,讓學前教育回歸本源,以語言表達、禮儀行為、觀察感知等為主要內容,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成長。在師資方面,可通過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實施特設崗位計劃等方式,鼓勵各級各類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村從事學前教育;實施轉崗培訓,引導小學富余師資轉崗任教,填補農村幼兒園師資缺口;加強專業(yè)培訓,鼓勵城鄉(xiāng)幼兒教師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帶動鄉(xiāng)村學前教育方式轉變。在監(jiān)管方面,應加快幼兒保教規(guī)范研究,出臺相關法律制度,開展專項治理行動,規(guī)范鄉(xiāng)村幼兒園的保教行為。
鄉(xiāng)村學前教育關系農村下一代的終生發(fā)展,對鄉(xiāng)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鄉(xiāng)村振興需要更多純凈無暇稚嫩清脆的兒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