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莖基腐病近年來在黃淮海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區(qū)呈逐年加重趨勢,該病會造成莖稈枯死或白穗,嚴重影響小麥產量,針對這一病害,該如何綠色高效防控?近日,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省植保植檢站等單位的專家組,來到河北省邢臺市平鄉(xiāng)縣闊野家庭農場,對“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小麥莖基腐病關鍵防控技術”試驗示范效果進行田間檢測。
闊野家庭農場負責人史常峰告訴記者,2023年農場小麥普遍發(fā)生莖基腐病,田間能看到很多白穗,平均畝產375公斤,與常年畝產550公斤相比,減產近三分之一。為了幫助農場解決小麥莖基腐病防控難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董志平研究員在該農場開展小麥莖基腐病關鍵防控技術試驗示范。
董志平團隊以“深翻+種子處理”為主要措施,在農場設置了8個試驗處理。當天,專家組觀摩并監(jiān)測了不同實驗處理的防控效果。結果顯示,常規(guī)旋耕區(qū)(對照)小麥莖基腐病發(fā)生嚴重,病莖率達到72.6%;而小麥收獲后深翻、玉米收獲后深翻均能顯著控制小麥莖基腐病發(fā)生,防效達到63.09%和65.01%。
“深翻+種子處理”防控效果更為顯著,可以達到80%以上。該技術采用2畝噴霧量的藥劑對100公斤種子進行拌種,可以播種5畝,相比常規(guī)的“一拌一噴”。可以節(jié)藥36.8%~71.4%。
去年起,在董志平團隊的指導下,闊野家庭農場800畝小麥采用“深翻+種子處理”技術,防控效果非常顯著。史常峰高興地告訴記者,田間基本看不到白穗,今年畝產預估能過千斤。
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表示,目前還沒有理想的針對小麥莖基腐病的抗病小麥品種,而且該病菌容易產生抗藥性,所以壓低田間菌源基數很關鍵。從檢測結果看,“深翻+種子處理”防效顯著且減少用藥,是小麥莖基腐病綠色防控的有效措施,要把該技術進一步加以完善,讓農戶更好掌握并推廣應用。(王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