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35区|中国高清一级欧美|黄A在线观看欧美|av免费网址探花|日韩无码69xx|熟女一区二区91|天天视频日本一码|亚洲伊人 啊啊啊|3级毛片免费观看|久草香视频在线看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貴州石阡:“豆玉共生”成效顯 “一季雙收”促增收

2025-09-08 09:04來源:農民日報 編輯:李方冰

清晨的薄霧籠罩著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聚鳳鄉(xiāng)廖家屯村的田野,金色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一片翠綠與金黃交織的土地上。貴州省農業(yè)農村廳二級研究員夏忠敏帶著測產小組早早來到示范基地,在這里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測產工作。田間地頭,種植戶們滿懷期待守候在一旁,一幅豐收的畫卷正在這片田野上徐徐展開。

近年來,貴州省深入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通過“黨政領辦+揭榜掛帥+技術支撐+政策扶持”的創(chuàng)新機制,實現糧油生產提質增效。石阡縣是今年貴州省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之一,石阡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領辦示范點,統(tǒng)籌整合中央和省級項目資金,對復合種植進行補貼。同時,縣農業(yè)農村部門與四川農業(yè)大學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組建技術指導團隊,開展從品種選擇、播種管理到收獲加工的全鏈條技術服務,為復合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大豆玉米收獲之際,記者走進石阡縣的收獲現場,探尋當地“豆玉共生”的實踐奧秘。

科技賦能添動力,復合種植見實效

在測產現場,夏忠敏指揮若定:“先收大豆,再收玉米。”農技人員立即行動起來,嚴格按照測產規(guī)范,選取10畝以上的地,進行實收測產,先后進行收割、脫粒、稱重、測水分等操作。豆莢在農技人員手中噼啪作響,金黃的豆粒滾落袋中?!爱€產125.74公斤!”當最終數據出爐時,現場農戶們言語間滿是對成果的認可與振奮。

緊接著是玉米測產環(huán)節(jié)。聯合收割機轟鳴著開進田間,金黃色的玉米棒被成排吞入又吐出,秸稈瞬間粉碎還田。聚鳳鄉(xiāng)森林家庭農場負責人何森站在田埂上,目不轉睛地盯著收割機作業(yè)。他向記者介紹:“預測畝產有600多公斤,將近700公斤玉米,相當于我們之前種凈作玉米兩畝地的產量了,種地還是得靠先進的技術?!苯涍^嚴格測產,最終玉米畝產實收為677.44公斤,真正實現了“玉米基本不減產,還多收一季豆”的目標。

測產過程中,四川農業(yè)大學教授王小春現場講解了該地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技術要點:“采用4:2種植模式,大豆行距40厘米,玉米窄行行距40厘米,大豆玉米間距70厘米,通過精準的株行距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光熱資源?!?/p>

關于玉米增產,王小春告訴記者,其核心在于“密肥協(xié)同”。她解釋道:“要縮小株距保證與當地凈作玉米一樣密度的同時,必須保證單株養(yǎng)分的吸收量與凈作相同,一畝地的肥料施在半畝地上,那么單位長度種肥和追肥的下肥量就要加倍,很多種植戶沒有引起重視和掌握這個技術,這是導致玉米產量上不去最常見的問題?!?/p>

談及大豆高產,王小春告訴記者,關鍵要做到“光肥控結合”。帶狀間作共生期長,玉米和大豆間距留70厘米,給大豆更多光,根據土壤肥力,施15~20公斤低氮平衡復合肥,在4~5片復葉和初花期兩次化控,防倒控旺,只要大豆不倒,產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并且還可避免機收損失。

“除草也是很多種植戶望而生畏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要封定結合?!蓖跣〈航榻B,首先抓住播種后的關鍵窗口期,推行“全田封殺”的封閉除草技術。在玉米、大豆播種完成后的兩天內,全田噴施封閉除草劑,藥劑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藥膜”。這層“藥膜”能有效抑制雜草種子萌發(fā),從源頭減少雜草生長,大幅降低后續(xù)除草壓力。

農技人員扎根田間,助力糧油生產提質增效

何森的森林家庭農場是此次測產重點,他在聚鳳鄉(xiāng)經營著2000多畝土地,其中近700畝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白畛跷彝耆欢妒菐顝秃戏N植。”何森坦言,“全靠縣里和四川農大的老師反復上門指導?!彼匾馓岬绞淇h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站長吳小敏與王小春:“她倆一個月能來兩三回,選種、施肥、打藥,連除草時機都手把手教,特別耐心?!?/p>

技術落地之細,體現在每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吳小敏向記者介紹當地推廣該模式的核心技術要點:“首要任務是選好品種與模式。玉米優(yōu)先選株型緊湊、抗逆性強的‘金玉579’‘邦玉539’,大豆則挑耐陰抗倒的‘瑞黃2號’‘黔豆12號’。其次是科學管理水肥與除草?!彼嬖V記者,團隊采用“菌肥協(xié)同”策略,大豆接種根瘤菌與ARC生物耦合技術,玉米帶施有機肥與配方肥,大豆初花期噴葉面肥即可。

“化控和宜機化也不能少?!眳切∶艚榻B,在玉米7片展葉、大豆分枝期,全田噴施藥劑化控,能縮短玉米節(jié)間、防大豆旺長。此外還針對山地特點選農機,從手推式微型播種機到自走式精量播種機,再到植保無人機,讓各個種植環(huán)節(jié)都能高效推進。

這些技術落地后,為復合種植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更讓種植戶們感動的是農技人員的“隨時在線”服務?!坝袝r候我看到苗情不對,一個微信、一個電話,他們馬上回復。”何森告訴記者,這種貼心服務,讓種糧人心里踏實。

“我們通過整合良種、機械化、綠色防控等多項技術,幫助種植主體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單產?!笔淇h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何黔芳告訴記者,今年石阡縣復合種植面積達2.84萬畝,參與的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散戶超過2600戶,初步預計綜合畝產效益提高20%~30%以上。

政策技術雙輪驅動,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

石阡縣種糧大戶盧仁富站在自家田埂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去年他開始嘗試帶狀復合種植,如今已經成為這項技術的忠實擁躉?!叭ツ甑谝淮畏N就嘗到了甜頭,玉米不僅沒減產,還額外多收了一季豆子,算下來每畝地能多賺五六百元。而且機械播種、收割全程助力,省了不少人工成本,比傳統(tǒng)種植省心又劃算?!?/p>

“現在政策給補貼、技術有指導,我們種糧更有底氣了!”盧仁富笑著告訴記者,今年他果斷擴大種植規(guī)模,一口氣種了680畝。目前田間作物長勢良好,讓他對豐收充滿期待:“看著這地里的莊稼,就知道今年又是好收成。這種模式既穩(wěn)產又增收,我們越種越有信心,以后還會接著種!”

何森也給記者算了一筆明細賬:“按照老百姓常規(guī)種法,玉米畝產只有七八百斤就算好的了,但我們這個已經過千斤,還有200多斤大豆。這個產量就高得多了?!彼钢谧鳂I(yè)的農機說:“現在政策好,技術有保障,我們種地越來越有奔頭?!备屗吲d的是,通過復合種植,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改善了,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雙贏。

政策支持為農戶們增添了信心。“按照省級政策,復合種植每畝補貼50元,大豆純作折凈每畝補貼100元。讓我們感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支持?!焙紊f,“更重要的是,通過項目的實施,我們學到了新技術,認識了新專家,這個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p>

測產結束后,吳小敏望著田壟間飽滿的玉米棒與密匝匝的大豆莢,滿是信心地說:“明年在全縣還要繼續(xù)推廣這種模式,幫更多農戶穩(wěn)收增收!”

夕陽下,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漸漸遠去,新的希望在田野間悄然生根。農戶們圍攏在田埂上,熱烈討論著今年的收成:“今年用了降解膜,保墑又省心,玉米不減產還多收了大豆!”話語間滿是對來年擴大種植的期待。在這片土地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正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王田)